中坦农业技术合作结硕果
2021-04-08 11:04:35奇海网
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和当地农户一起清除稻田里的杂草。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供图
玉米、水稻和木薯是坦桑尼亚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坦方积极开展农业合作,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带动坦方提升了相关作物的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量,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坦桑尼亚农村减贫与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骑上摩托车推广新技术
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的乡间,活跃着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员,他们走村串户介绍玉米增产技术,很多人成了田间地头的“大红人”。
“不管路多远多难走,我要访遍每个村子的每一个种植户,让他们学到中国农业技术。”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员乔弗里·鲁塔希瓦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心里乐滋滋的。他骑行的摩托车是奖来的。不久前,他和9名同事被评为中坦合作“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的最佳农业技术推广员,每人获得了一辆摩托车。
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来到莫罗戈罗省,与省政府、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开展合作。针对当地缺少肥料、管理粗放的情况,团队钻研出一套玉米增产技术,通过合理密植、间苗、中耕除草保墒等精耕细作模式,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增产。团队还培训了一批本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让玉米增产?”刚进培训班时,鲁塔希瓦心里打鼓,直到他亲眼看到了中国专家团队管理的示范田:井井有条的田垄上,结出的玉米棒子很大,颗粒坚实饱满。“我们大开眼界,简直难以置信!”
培训结束后,鲁塔希瓦负责到4个村子进行推广。一些村民尝试了新方法:播种保证固定距离,按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度……结果,每英亩的收成比过去多了几倍。精耕细作,玉米产量就会增加,小技术实现大丰收,农民的参与热情顿时高涨。“看到村民们顿顿都能吃饱‘乌咖里’(当地玉米面食品),有的还搬进了砖瓦房,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鲁塔希瓦说。
截至2019年,当地1500多家农户接受了玉米密植增产技术培训,试验村拓展到十几个,玉米产量平均提高2到3倍。莫罗戈罗省省长罗阿塔·萨纳雷表示,玉米是该省的第二大作物,中方选择玉米密植增产技术作为推广项目,非常契合当地需要,参与农户明显增收,应推广到更多农户中去。
舍弃老办法产量翻一番
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附近,当地农民在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指导下,采用水稻高产技术,实现了大幅增产。依托靠近河流的灌溉优势,达卡瓦镇水稻种植颇具规模,形成了“万亩粮田”。
村民朱马·马昆杜西常到示范中心听课学习,也常到示范田观摩。但是两个水稻季过去了,马昆杜西还是用靠天吃饭的老法子。示范中心专家李贤辉主动找他交流,了解到马昆杜西心里的顾虑:“我就是担心,单独育苗花时间,在空田里施肥太浪费,请人栽秧成本又高。赔本了怎么办?还是老法子稳妥。”
为了说服马昆杜西,示范中心专家提议他留出两块田做试验田,严格执行秧田平整、起垄、播种以及施用底肥、拉绳插秧、肥水管理、除草除杂等步骤。稻谷收获时现场称重,如果低于原来产量,示范中心负责补偿差额。
5个月后,稻谷收获。村民们共同见证,马昆杜西那两块试验田的稻谷产量比之前翻了一番多!马昆杜西心服口服:“这些方法看起来复杂,实际上讲科学、有规律。前期打好基础,后期管理轻松,产量增加了,我家的收入也提高了。”
多年来,示范中心还举办“中国农业技术惠坦行”,到桑给巴尔、滨海省、姆旺扎省、姆贝亚省和希米尤省等地区推广高产技术,在每个省定点建设高产示范样板,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户受益。
滨海省鲁菲吉地区的农户米图罗专程到示范中心请教,和中国专家结下了深厚情谊。“使用育苗移栽技术后,我家的水稻产量马上就上去了。中国专家非常热情,雨季到来前还特地上门指导。”米图罗说,稻谷产量是当地平均产量的数倍,从前7英亩地只能勉强支撑家里开销,现在收入有了富余,生活变好了。米图罗加大了投入,把农场扩大到100英亩,吸引了很多当地农民前来参观学习,他还主动讲解水稻高产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很多种植户的水稻产量都实现了翻番。
产业一条龙惠及更多人
木薯种植大户阿道夫·内耶布拉拥有一片超过100英亩的农场。过去木薯产量不高,要生长一年才能收获,他种得不多。自从中企带来新的种子和肥料后,他地里的木薯收成一次比一次高。内耶布拉决定扩大木薯种植面积,“算下来,一年能增收七八万美元呢。”内耶布拉还买了拖拉机,“下一步,我除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还准备购买木薯干的加工设备,延长产业链,让更多人吃上我们种的木薯和木薯制品,将来希望有机会出口到中国去。”
2017年,中企时代集团发起坦桑尼亚国家木薯试点项目,以加工、生产、出口一条龙服务的木薯工业园为中心,形成“农户+农场+工业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合作项目,造福超过50万名当地农民,为坦桑尼亚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坦桑尼亚农业出口加工区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瑛丹介绍,当地木薯种子产量低,生长周期长,导致种植成本高,难以符合商业化需求。公司引进和推广高产木薯种子后,每英亩产量可达20至25吨,种植时间仅为7个月。目前,高产木薯种子种植面积超过3万英亩,预计2022年可推广到7万英亩,公司还同时推广木薯与大豆套种技术,惠及上万名农户。
公司总经理凡登杜尔是来自荷兰的木薯专家,常常和中坦两国的同事一起走访田间地头,开办讲座培训,向村民介绍新的农业技术。“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能让当地村民学到技术,增加收入,这就是农业研究的重要意义。”凡登杜尔说。
为帮助农民打开销路,公司与坦桑尼亚地方政府以及17家农民合作社合作,推广木薯干产品出口加工标准,并开设收购基地,让当地木薯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可能。
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教授鲁塔特拉说,中国推广的农业项目因地制宜,适合坦桑尼亚农村实际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参与。“中国经验不仅带来新的种植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合作模式”。
《人民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上一篇:蒙古国持续加强环境治理
- 下一篇:埃及将寻求通过协商解决货船搁浅事故索赔问题
热门推荐
- 另觅目的地视角 沐浴奢华慢时光2021-04-18
- 小舍得原著免费阅读全文 小舍得txt小说在线阅读完整版2021-04-18
- 骊歌行原著盛楚慕小说在线阅读 大唐女儿行原著小说text完整版2021-04-18
- 田雨岚和南俪关系第几集和好 田雨岚和南俪家境谁更好2021-04-18
- 秘鲁亚马逊旱季来临,伊基托斯游览指南2021-04-18
- 父亲带孩子不靠谱怎么办2021-04-18
- 小女霓裳什么时候播更新时间 每周几几点更新几集2021-04-18
- 骊歌行傅柔盛楚慕第几集在一起 傅柔盛楚慕有吻戏吗2021-04-18
- 洲际酒店及度假村发布2019全新品牌宣传片2021-04-18
- 他在逆光中告白厉腾扮演者是谁 厉腾结局是什么和谁在一起了2021-04-18
阅读排行
- 国务院研究室回应延长小长假:有关部门会认真研究
- 外媒:中国驻德国使馆疑遭纵火 嫌疑人被逮捕
- 委员呼吁监管“996”引发热议,媒体:必须动真格
- 英国专家预警:韩国或成世界上首个消失的国家
- 锦心似玉十一娘母亲谁杀的怎么死的 秦姨娘为什么恨徐家
- 吴孟达最后一条朋友圈:早上好 朋友圈背景与妻子合照
- 首批武汉产新冠灭活疫苗正式上市
- 摸家底!社科院报告:中国居民人均资产36万元
- 吴孟达离世后家人分遗产?好友辟谣:假的!遗嘱已经立好
- 暴风眼安静马尚最后在一起了吗 安静结局是什么
随机文章
- 警方通报打捞出疑似西藏冒险王尸体:身份正在确认
- 韩媒称沙尘暴起源于中国 外交部回应
- 别想打扰我学习更新时间什么时候更新 每周几更新几集
- 被检测人心理负担大 ?日方要求中国不要对日本人肛拭子检测 外交部回应
- 钟南山称全球群体免疫需两至三年
- 每3个中国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年产量70万吨,网友调侃:菠萝的海
- 赘婿宁毅哪章称帝 最后结局是什么
- 韩国两大免税店撤出航站楼 500员工面临失业
- 怀念吴孟达,TVB今晚举办直播特辑
- 吴孟达罹患肝癌 吴孟达现在身价是多少